東南網7月20日訊(本網記者 陳詩婷)第九屆海峽兩岸食品交易會暨第十二屆閩台(泉州)食品交易會(以下簡稱“食交會”)在晉江火熱啟幕,不僅展現著全球食品產業的活力,更勾勒出中國食品企業在消費升級浪潮中的突圍路徑。從力綠食品以原創工藝搶占海苔市場高地,到泉利堂用三代堅守讓蜜餞回歸本味,不難看出,在“守正”與“創新”的平衡中,晉江食品產業正以“質”取勝,開辟高質量發展新賽道。 “把產品做回去,做回八十年代前的做法,才能把健康做回來!”泉利堂第二代傳承人陳清帥的話引發共鳴。中國楊梅、果汁楊梅、梅醬果糕……這個堅守三代的蜜餞品牌,用“三醃三曬”的古法工藝搭配現代恒溫鎖鮮技術,將添加劑精簡至兩三種,甚至推出零添加係列。其背後,是對原料的極致把控——從浙江仙居的東魁楊梅到福建詔安的青梅,每款產品都有專屬產區,3公分以上的果徑、8小時日均日照的嚴苛標準,讓“老味道”貼上了“健康”標簽。 這種“傳統工藝現代化”的路徑,正在晉江形成產業共鳴。在展會現場,類似泉利堂的案例並不鮮見,從閩南傳統糕點的九遊娛樂官網低糖改造,到醬料製品的減鹽工藝升級,傳統技藝不再是“老古董”,而是通過與健康需求的結合,轉化為差異化競爭力。 如果說泉利堂代表著“守正”的力量,力綠食品則詮釋了“創新”的價值。其原創的超薄海苔工藝,依托20餘年原料把控經驗,將韓國進口海苔轉化為“入口即化”的差異化產品,不僅穩居國內市場第二,更通過全渠道布局(零食新渠道、傳統商超、跨境電商)滲透新興零食賽道。 展會現場,從功能食品的專利技術轉化,到數智化包裝的應用,企業不再滿足於“跟風模仿”,而是主動構建技術壁壘。正如力綠食品企業市場部經理辛澤斌介紹的對海苔原料“像茶葉一樣細分批次適配工藝”的精準把控,晉江食品產業已從“規模擴張”轉向“技術深耕”。 無論是泉利堂的陽光棚曬場、十萬級潔淨車間,還是力綠布局的46個海外倉、全渠道網絡,都指向晉江食品產業的底層邏輯——全產業鏈協同。食交會6萬平方米的展區裏,從原料供應、加工機械到包裝設計、跨境九遊娛樂官網物流,一條完整的食品產業生態鏈清晰可見。 這種生態優勢,讓“晉江製造”能快速響應市場變化。當健康成為消費主流,泉利堂能迅速將古法工藝與零添加技術結合;當Z世代偏愛“新奇特”,力綠能通過“超薄工藝+芥末新味”搶占年輕市場。更重要的是,依托全球食品供應鏈中心、海外商協會等平台,這些創新成果正加速走向世界,據悉,上半年晉江食品出口“一帶一路”沿線%,正是產業鏈協同的最佳注腳。 從老手藝的“新表達”到新技術的“硬實力”,晉江食交會展現的不僅是一場交易盛會,更是中國食品產業的轉型樣本。在傳承中錨定文化根脈,在創新中對接市場需求,這種“雙輪驅動”的模式,或許正是晉江食品產業能持續領跑的“破圈”密碼。 |